第727章 内阁(1 / 2)

明扬天下 何昊远 1553 字 23天前

***

秦牧极力推动的长沙到昆明的沥青路建设,与海军将欧洲列强赶出南洋,进而控制南洋的战略是相辅相成的。乐文值得您收藏。lw0。

整个中南半岛,海军能控制的只是沿海的一些战略要地,尤其是缅甸内陆,如果没有陆上的通道与国内相通,将很难完全控制。

秦牧要的,不只是殖民地,他是要趁这个时代,中南半岛上的土著还不太开化的机会,将整个中南半岛乃至整个南洋,纳入大秦的版图。

这些地方,其实上要比西域来得有价值得多,连西域秦牧都不愿放过,何况中南半岛?

所以说,长沙到昆明的柏油路,是大秦一个重大的战略,它将影响着大秦将来十年的发展方向,绝不仅仅是一条普通的路。

秦牧对此非常重视,皇家海军刚刚弄回的170万两,被划为这条贯穿西南的柏油路的启动资金,同时给四川调去了五千俘虏,用来开采沥青矿。

秦牧这一重大战略决策,自然最终还得大臣们去实施,本来内阁是要扮演重要角色的。

但这次决策,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,秦牧实际上却是越过了内阁,直接让户部拨下启动资金,让工部开始勘测线路。

甚至连四川的沥青矿开采,都是直接下中旨让四川布政使欧万春负责组织人手开采。

整件事,内阁在其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。

大秦的内阁位于宫城的东西角,是为数不多的在宫城内办理公务的部门,对面是文华殿。

内阁的门面远没有午门外御街步廊东侧的六部衙门那样恢弘,两进的院落。掩映在花木间,看上去不太起眼。

但它却是整个帝国权力最重的核心部门,每天从大秦各地送上来的奏章,先汇总到这里,由三位内阁大臣先行阅览,然后票拟出处理方案,才递交到御前。供皇帝选择。

明朝中后期,内阁的权力非常重,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皇帝抗衡。

但内阁权力的来源,说来有些复杂。它本来只有票拟权。等于是皇帝的私人幕僚,所有的决断权是掌握在皇帝手里。

明朝中后期,内阁票拟逐渐形成制度,它的权力越来越大,是因为它得到了六部大臣的认同,没有内阁的票拟,六部官员就认为皇帝下达的命令不合程序。常常加以抵制。

这实际上几乎是架空了皇帝的决断权,皇帝能做的只是按内阁票拟的处理方案,盖上玺印,然后发回六部施行。

纵观明孝宗之后的明朝君臣,几乎没有君臣相得、和谐共处的。皇帝不是游戏人间,就是干脆玩消失。几十年不上朝。

这其中内阁对君权的制约绝对是主要的原因之一。

大秦的内阁里,三位辅臣没有自己单独的签押房,三人是在一间大厅内办公的。

而内阁并非只的三位大臣。整个内大院里,还有内阁直辖的吏、兵、礼、户、刑、工、外交七司,对应朝中的七部。各有一名主事,数名员外郎,及相应的吏员。

司马安票拟完山西布政使请急调五万斤玉米种子的奏章,停下笔来,有些走神。

这阵子,皇帝的一系列决策,事前都没有和他这个首辅商议。

儒、道、法、兵、墨、纵横六家治国思想,是通过儿子的口传达的;海军出击吕宋,也没有经他们几个内阁大臣同意,而是借护送陆军进攻两广的名义出兵;这次修长沙到昆明的官道,如此重大的决策,更是直接越过内阁,让户部和工部负责。

如果只是一件事,司马安还能理解,但几件事加在一起,足以说明问题了。

是皇帝对自己失去了信任吗?司马安曾多次自问。

从某些迹象来说,不太象,比如儿子司马凯,现在以钦差大臣的名义,前往北七省筹办皇家出资的蒙学,这件事若按常理,皇帝肯定是要派内臣去办的。

因为此事看似不在体制之内,但却非同小可,此举是为皇家收拢北七省的人心,儿子去主持,总能沾上不少的光,北七省感激皇家的同时,自然也会对儿子有所感激,这对儿子积累声望有非常大的帮助。

以今上的精明,他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,想到了他还派自己儿子去,说明今上对司马家并没有失去信任。

那皇帝有意疏远自己,是出于何意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