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章 搜索(1 / 2)

越战的血 远征士兵 1706 字 29天前

“凶犯逃走一年多来都消声匿迹!”谢副局长接着说道:“直到昨晚我们刚才我们才得到报告说凶犯在家中出现,因为怀疑凶犯也许会带着56式冲锋枪,所以……”

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,我想谢副局长的考虑不仅仅只是凶犯有可能会携带冲锋枪,他更多的考虑是上一回动员了八万多人都没能将凶犯拦住,这一回要是再没将其拦住捉拿归案的话,只怕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这个机会了。

“嗯!”我想了想就点头说道:“让武警连上吧!”

这其实没什么好商量的,武警连本身就是需要训练与实践相结合,一开始我不太愿意只是因为乍听这案子好像太简单了……凶犯只有一个人一条枪,就算手里有把56冲对我们来说也只是小意思,这都要让我们武警连一个连队去对付,那未免有点杀鸡用牛刀了。

后来我才知道其实这种思维是有问题的,对内的治安与对外的战争不一样,对外战争的确是讲兵力对比火力对比,因为目标明确嘛,敌人一个连队驻守一个高地,咱们要抢这个高地的话差不多就要两个连。

但对内治安却并非如此,目标往往只有一个或是几个人,很难得会见到十几个人这么多的,当然除非是帮派。然而这些人却是混杂在百姓当中,不像战场上的军人一样绝大多数可以根据军装、语言等识别,所以其实重点并不是“打不打得过”。而是“找不找得到”。就像谢副局长说的上次对凶犯的围捕一样,八万余人不可能会打不过一个人。就算凶犯手里有56冲也一样,问题是这八万余人就像是在大海捞针一样的找着这一个人,一方面无法确定其位置,另一方面力量过于分散于是让嫌犯给钻了空子。

也正是因为听谢副局长说了,上次八万余人都没能成功的抓捕凶犯,于是我就意识到这个任务并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,那么把武警连拉出去让他们煅炼下也是有必要的,或者说这也是在实践的执行任务中看看他们有哪些问题。以此来进一步完善对他们的训练。

出于执行任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,所以这次出动的不仅仅只有武警连,还有我所带领的整个参谋部。

“凶犯叫什么名字?”我在直升机上就问着谢副局长:“他上次是怎么逃脱的?”

“凶犯叫赵晓平,男,23岁!”谢副局长一边并凶犯的照片递到我手中一边回答道:“他会开汽车,上次他就是用这点误导我们搜捕队,他劫持了一辆载客用的三轮车驶上公路。使我们将绝大多数的警力都用在公路上,结果他却在半路上将三轮车推进河里隐藏起来,然后连夜从山路赶了几十公里的路跳出了我们的包围圈!”

闻言我不由一愣,这家伙还会用声东击西这一着,而且还连夜赶了几十公里的山路。

果然不愧是当过兵的,这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明显不是一般人拥有的。也难怪八万余人都围不住他。

半个多小时后直升机就带着武警连在省城中学的操场上降落。

之所以会选择在省城中学的操场上降落,是因为我们这个直升机群过于庞大了……全连两百余人分乘十五架直升机,平均每架直升机搭载十五人。

一架直升机会载得下十五人是因为武警连全是轻装,再加上直升机又没有挂载武器,所以就是直升机里头能塞多少人就载多少人了。

于是十五架直升机一次就能载着武警连两百余人到处跑。问题只是直五的空间小了点,机舱里显得有些拥挤。不过我相信随着训练的深入这空间会越来越宽敞的。

这直升机一多降落的地方就成了问题了。

降落到城外吧,那就离目标太远了,浪费了时间不说,万一要是紧急情况要用直升机那就麻烦了。

降落到城内又很难找到那么大片的一块空地,那什么广场之类的倒也的确是有,但却有太多的行人、小贩之类的,这么多直升机一古脑儿的降下去难免会引起轰动甚至是事故。

讨论了一番,谢副局长就认为中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……其宽阔、平坦的操场十分适合直升机起降,学生相对起行人和小贩来说又比较容易组织,只要通知学校让老师把学生们约束在班级里就可以了嘛!

事情果然就像谢副局长说的那样,当我们来到这省城第一中学的时候,偌大的操场上空无一人,教师们早就接到了通知将学生带回班级了。甚至为了学生的安全,在操场外还拉起了一条长长的警戒线,几名穿着白色制服的公安干警在警戒线上来回巡视着。

只是能将那些学生约束到班级里却约束不了他们的目光,当我们一行十五架直升机带着“呼呼”的破空声降落到操场上时,整个教学楼里的学生都将好奇的目光投向我们这个方向,甚至老师也不例外。

不过这却可以理解,虽然现在是战争时期,但咱们这枪啊炮的也只是在边境一带比较常见,和平世界更多的只是听说,更何况他们现在看到的还是十五架满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的直升机。

“情况怎么样?”刚走下直升机谢副局长就问着前来迎接的公安干警。